家电网-HEA.CN报道:这场由AI驱动的终端消费热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技术精准锚定消费需求的多重密码。
智能育婴看护板替代了父母焦虑的双眼,电竞桌面机器人与玩家讨论战术策略,AI拍摄杆让普通人轻松捕捉电影级画面……
记者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观察到,琳琅满目的C端AI硬件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融入大众生活的万千场景。
这场由AI驱动的终端消费热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技术精准锚定消费需求的多重密码。
一是直击生活痛点,释放效率红利。AI硬件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直击传统消费场景中的顽固痛点,解决长期困扰广大用户的日常难题。
传统家电领域,洗衣机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洗衣革命”。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一款AI洗烘一体机,它能自主分析待清洗衣物的重量、材质甚至污渍类型,自动匹配最佳洗涤程序;其中的双智能投放系统终结了“洗衣液投放难题”,在洗净衣物的同时避免残留,实现“一次添加,省心一月”。
新兴品类里,智能育婴看护板正成为新手父母的“智能帮手”。以现场的一款智能育婴看护板为例,它通过AI摄像头与生命体征监测,化身全天候“电子保姆”,能智能划定安全区、侦测婴儿哭声与异常状态,及时向家长手机报警,缓解看护压力。
这些AI产品针对特定家庭场景,以解决生活痛点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提供精准服务,将用户从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是颠覆交互逻辑,重塑消费体验。AI硬件不仅从直观层面上优化功能,更是深度重构了人与工具的互动方式。如今拍照记录生活已成大众日常,曾经小众的手机稳定器成为3C数码产品领域的新宠。展会现场的一款手机拍摄杆搭载了AI追踪模块,原生运行、独立识别、无需依赖手机系统和软件,通过分类物体模型,不仅能实时锁定人形、身体轮廓,还支持物体的智能跟踪,实现“万物皆可自动跟拍”。
AI眼镜被视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概念到落地,如今的AI眼镜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尝鲜”。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AI眼镜成交量同比激增7倍。记者发现,在AI技术加持下,目前已有数十余款AI眼镜被推向市场,其搭载的语音、触摸、显示、手势、眼动等交互方式不断创新。展会中的一款AI拍摄眼镜通过4K广角拍摄结合AR导航,探索第一视角记录与无感交互,指向“所见即所得”的未来交互范式。
这类终端硬件在与AI技术深度协同下,从“被动工具”变为“主动伙伴”,让产品从“功能机”向“智能体”跃迁,给消费者带来体验上的质变。
三是激活情感经济,创造需求新大陆。AI硬件更为深刻的变革在于满足消费者情感与个性表达,催化全新消费生态。“谷子经济”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在文化消费市场中迅速崛起。有数据预测,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超3000亿元。如今,AI硬件成为其有力引擎。
记者在展会上见到的AI新品印证了上述趋势:一款消费级激光雕刻机以AI智能控制为核心,支持300多种材料雕刻,让二次元爱好者通过在各类材料上雕刻出创意图案,将IP热爱转化为实体周边,自此文化消费有了实体出口。此外,一款面向游戏电竞领域的桌面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够拟真还原现实选手的外观和音色,更能提供游戏策略指导和情感陪伴,将观赛体验从屏幕延伸至实体互动,开辟“AI+IP”消费新场景。另外一款AI交互口袋玩具产品则支持自然语言对话、情感识别与个性化反馈,化身为用户的随身AI伙伴。
这些产品不再单纯解决功能需求,而是填补现代人的情感空缺,让其收获“数字生命”的陪伴。
“热消费”与“冷思考”:人性化是终极落点
当AI与硬件相遇,人性化是终极落点。AI硬件引爆终端消费的深层逻辑,在于其以技术为基础,精准描绘了“解放人力—满足情感—重塑体验”的消费升级叙事。与此同时,热潮之下亦需冷思。目前,很多面向终端消费的AI硬件仍然存在很多体验短板,技术炫酷并非万能,回归人性化设计、解决真实问题、提供稳定流畅的体验,才是AI硬件从尝鲜走向常驻的关键。
在这场“乱花渐入”的AI终端竞赛中,唯有将冰冷算法转化为温暖体验,让技术创新扎根人性需求,这场面向大众的消费革命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迎来可持续繁荣。当硬件不再是工具,而是进化为生活伴侣与情感载体时,消费电子才算是真正完成终极进化。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