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中国及全球市场预期的高速增长,共同勾勒出一幅机器人产业加速冲刺、群雄并起的蓬勃图景。
2025年下半年,机器人赛道热度空前,尤其是承载着具身智能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节点。以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为代表的本土头部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与市场拓展,而京东、海尔、美的等产业巨头也频频落子,通过战略投资、业务布局和技术融合深度参与。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中国及全球市场预期的高速增长,共同勾勒出一幅机器人产业加速冲刺、群雄并起的蓬勃图景。
本土军团加速冲刺
进入2025下半年,机器人赛道上的玩家开始了加速冲刺。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成立时间是2016年8月26日,最新注册资本为3.6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王兴兴。宇树科技的行业分类是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C34通用设备制造业。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按照计划,辅导机构最早将于今年10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今年年初,凭借在春晚上的一段人形机器人“扭秧歌”表演,人形机器人以及背后的宇树科技火速出圈,受到了多方关注。在今年6月举行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2016年初创时只有1名员工(王兴兴本人),现已有1000余名员工,公司年度营收规模约10亿元。王兴兴还表示,企业发展得好,最大原因还是其所处的行业本身增长比较快,符合大家的需求,包括机器人和AI的发展都是如此。宇树科技发展也很得益于浙江开放的营商环境,更利于公司招揽人才。此外,宇树科技本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很强,公司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有深厚的积累。
值得关注的是,赛道上的另一家明星企业,由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和前华为副总裁邓泰华联合创办的智元机器人近段时间也是动作频频。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待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同样在7月,智元机器人还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
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采购订单金额超过1.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宇树完成IPO辅导备案,头部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加快推进资本化进程,预计将得到广泛关注,并进一步促进全行业资本开支增加。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此次订单是行业“强心剂”,人形机器人场景化落地加速探索落地。标志人形机器人从研发迈向商业化,吸引更多企业入局,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产业巨头加速布局,开辟机器人新战场
在“本土选手”狂奔冲刺的同时,其他赛道上的玩家同样动作频频。
7月21日,京东完成对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三家公司的投资。京东表示,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京东持续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在7月15日举行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现场记者见面会上,海尔介绍,海尔集团在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板块布局机器人业务,这是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战略总监丛大超介绍,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海尔集团紧抓国家新型工业化机遇,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工业赋能”的基础上,今年通过战略入股新时达,形成了“核心部件-整机-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工业赋能新模式;在服务机器人方面,2021年集团重点布局家庭机器人产业,依托海尔智慧家庭生态,致力于为用户实现“无人家务”的美好愿景,打造“AI生活,智慧万家”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丛大超介绍,机器人行业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海尔作为家电龙头企业,在机器人发展的浪潮中有非常好的优势。
无独有偶,7月21日,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正式开园,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美的集团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可概括为三个方向:一是推进工业机器人与AI技术的融合,让工业机器人更加智能;二是推动家电产品向机器人化转型,把机器人、AI技术整合到家电产品之中;三是布局人形机器人研发,涵盖类人形、全人形、超人形等不同形态。
卫昶表示,美的将通过探索工业场景和商业场景的应用,来持续进行创新迭代,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能力,并降低成本。这样不管是类人形还是超人形,才能够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资料显示,今年5月,美的人形机器人已奔赴美的洗衣机湖北荆州工厂上岗“实习”,主要应用于设备巡检、零部件检测和简单装配等场景。美的还计划在下半年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到一些门店,用于展示与家电互动、产品介绍等。
百亿市场可期,量产临界点将至
毕马威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代表形态之一,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0.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5.5%。毕马威认为,一方面,中国正持续加强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在技术端,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高度自主决策系统演进,拓宽其现实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中国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加速迈入量产期。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最新测算数据称,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近380亿元,销量将从0.40万台增长至27.12万台。
从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到产业巨头的战略卡位,从实验室的尖端研发到工厂、门店的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临界点。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引导、资本催化、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的多重驱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速从“技术追赶”迈向“商业引领”,一场围绕核心部件突破、应用场景深耕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全球产业竞合已全面展开。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量产能力构建、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差异化商业模式的验证上。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