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网-HEA.CN报道:临床试验阶段取得的进展,激发了资本市场对脑机接口的热情。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23日,A股脑机接口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超45%。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了各自有关脑机接口的发展规划、布局及进展等。
渐冻症患者在脑海中默念“我想和家人散步”,大屏幕上会实时解码、浮现出清晰的汉字;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完成比心动作;癫痫患者可通过意念玩游戏……脑机接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科幻边界。
临床试验阶段取得的进展,激发了资本市场对脑机接口的热情。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23日,A股脑机接口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超45%。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了各自有关脑机接口的发展规划、布局及进展等。
值得思考的是,如今相关研发成果,是否意味着脑机接口已迎来产业化曙光?在笔者看来,脑机接口真正从临床试验走向商业化,仍要经历漫长过程,至少还需跨过四道门槛。
其一是技术门槛。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脑与机器的无缝融合,通过植入微型传感器精准读取神经信号,集成微型芯片完成信号处理与无线传输,最终达成思维与设备的双向实时交互。然而,排异反应、信号精度、长期安全有效性等难题,导致脑机接口技术商业化落地仍存在挑战。
其二是人才门槛。脑机接口处于集成电路、生物制药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点,涉及微电子、神经科学、材料学、机器人、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需要“神经科学家+材料工程师+算法专家”的复合人才及团队。目前,国内高校鲜有对口专业,现有从业者多从单一学科转型,导致“跨界语言”不通。笔者建议,未来要构筑高质量脑机接口专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为脑机接口产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其三是产业整合门槛。目前,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中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且主要围绕产业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布局分散、缺乏系统性。由此,加强资源的调配整合、协同合作,形成自主可控的脑机接口产业链,势在必行。
其四是资本支持门槛。脑机接口的发展离不开大体量资金的支持。神经信号的解码精度提升,背后可能是数万个小时的算法训练;电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优化,可能需要数百次动物实验,而后续开展临床试验更需要大体量资金支持。
今年2月份,植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企业阶梯医疗宣布完成3.5亿元大额B轮融资,创下国内该领域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不过,笔者也了解到,部分脑机接口企业仍面临着融资挑战,这缘于资本普遍担忧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将十分有利于包括脑机接口在内的科技创新实现进一步突破。
笔者认为,脑机接口大规模产业化的时刻终将到来,不过,这一征程中,各界需要群策群力,完善标准体系、打破学科藩篱,聚力攻克科技难题。唯有如此,美好的未来——瘫痪者行走、失语者“说话”、盲人“复明”,才能变为现实。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K组